- 1
-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
- ¥79.00
- 2
- 3
- 4
- 5
亞太第一商學院的傳奇創業史。
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的艱難歲月,值得每一個中歐校友閱讀;
中國管理教育發展的艱辛歷程,值得每一個商學院的工作者閱讀;
世界一流組織的誕生過程,值得每一個追求卓越的中國人閱讀。
我們要有自己的MBA學校!這是改革之初的吶喊。
我們要有自己的世界一流的MBA學校!這是市場化中國的吶喊。
從草創之初,在教育特區的艱難起步、沖破體制的大膽嘗試,到獲得認可的初見光明,商學院市場化的運作初見成效,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的名字開始響徹世界。2005年,英國宣布,中歐畢業的MBA無需申請即可進入英國工作。
中歐的成長和發展歷程,本身就是一個經典的商業案例,值得每一個有志于追求卓越的人研讀。
李月慶先生,天翼圖書總經理。原是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高層經理短期培訓部主任,是中歐中方創辦人之一和核心管理層的骨干。他領導的中歐短期培訓部銷售額連年增長38%,2001年、2002年連續兩年被金融時報評為亞洲第一。他是中國經理人知識產品最有力的推廣者之一。
序二 吳敬璉
序三 朱曉明
前言 熱血創造奇跡
第一部分 草創之初(1984-1994)
第一章 溯源
CEMI:改革之初的吶喊
首吃螃蟹:中國最早的MBA
探索最早的短期培訓
夾縫中的第二次轉型
第二章 移師上海
困境中的管理教育
一年半談不下北京名校
交大攪亂戰局
市政府的精明賬
別人的嫁衣,做不做
選址:為何舍近求遠?
辦一所不出國也能留學的學校
第二部分 艱難時世(1994-1996)
第三章 從夢想到現實
上了“賊船”
和院長一起當“民工”
爭取免稅的制勝一擊
借錢辦事,搶先啟動
未雨綢繆,提前拉贊助
第四章 教育特區的艱難起步
完善而又獨特的組織架構
MBA:一枚印章的兩難抉擇
沖破體制的大膽嘗試
丟掉“拐杖”的最初挑戰
獨特定位炒熱中歐MBA
上海市政府雪中送炭
第五章 熱血遭遇冰封市場
EMBA:巨額廣告石沉大海
主動拜訪連吃閉門羹
推廣晚宴大會國企老總
院長護航,EMBA完成招生
EDP:員工“逼上前線”
瘋狂客服的別樣驚喜
外籍員工成為“加班族”
商學院的市場化運作
“一根筋”和拼命文化
第六章 打造卓越基因:教授
繼承無價財富
放棄假期吸引一流教授
給教授一個來中國的理由
EDP:以情動人請教授
一流教授也遭“黃牌警告”
教授被“紅牌”罰下場
準備,準備,再準備!
留住一流教授
第七章 煉就最嚴格的商學院
堅決不降低招生標準
大牌企業家被除名
毅然解聘違規教授
烙上嚴格的基因
第八章 在閔行的歲月
在田園牧歌中創業
自行車上的外籍院長
MBA遭遇“魔鬼訓練”
兩年“遺忘”傳統文憑
EMBA教材風波
吉普爭奪戰
第三部分 初現光明(1996-1999)
第九章 從死亡邊緣到大放異彩
遭遇沉睡的市場
論壇露臉薦中歐
部門內的銷售競賽
外籍院長發出關門令
6個月內“垂死掙扎”
給客戶經理“追加投資”
大限將至,成績單揭曉
癡迷完美,追求完美
第十章 EDP成為中歐發動機
“五星級服務”的商學院
抉擇歐美商學院運作模式
追問中國企業家缺什么
攻城略地的急先鋒
教育領域首開“路演+促銷”
“全國皆知的秘密”與深圳大捷
一年之計在于秋
價格并軌的陣痛
永葆課程新鮮活力
兩大產品線“兩條腿走路”
拿下公司特設課第一大單
把握盈虧平衡點
第十一章 中外員工的鮮活歲月
讓老外銷售課程
多元文化的挑戰
讓老外徹底服氣
外籍員工“倒打一耙”
卷鋪蓋走人!
退出歷史舞臺
感受外籍老板博納德院長
向外籍院長發出強音
“把學校賣了也要救他!”
一流業績來自玩命的員工
塑造世界級的員工
難忘英雄職員
中歐的新鮮血液
第四部分 獲得認可(1999-2003)
第十二章 校園建設一波三折
貝聿銘方案險遭淘汰
遭遇“豆腐渣工程”
劉吉發飆:把你們送上法庭!
第十三章 擊敗歐美商學院
與“老師”狹路相逢
談判一年拿下平安大單
贏在實力,更贏在態度
院長加上“最后一根羽毛’
喜獲柳傳志肯定
全球驚呼“狼來了”
心智模式碩果累累
反思中歐的拼命文化
第十四章 價值驅動中歐發展
教室擴容
MBA:創新招生體系
“八年抗戰”換來教委肯定
沒有“系主任”的學校
一流教授都是辛苦命
教授能成為富豪?
教授要能上能下
花錢讓教授“預演”
擺平學員“罷課”
作弊員工被開
第十五章 中國企業 “跨越式進步”
“拍腦袋”拍不下去了
從拿文憑到學功夫
頭腦風暴與理念提煉
光明乳業的求學路徑
打造世界級的校友
第五部分 野心與愿景
第十六章 告別晚宴
毅然遞交辭呈
晚宴揮淚別中歐
勤奮+夢想+10年=成功
第十七章 追憶李家鎬、張國華院長
李家鎬院長
張國華院長
第十八章 商業教育的“文藝復興”
人才流失與鳳凰涅